在程序设计中,通常会有 loop、iterate、traversal 和 recursion 等概念,他们各自的含义如下:

  • 循环(loop),指的是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,重复执行同一段代码。比如 Python 中的 while 语句。
  • 迭代(iterate),指的是按照某种顺序逐个访问列表中的每一项。比如 Python 中的 for 语句。
  • 递归(recursion),指的是一个函数不断调用自身的行为。比如,以编程方式输出著名的斐波纳契数列。
  • 遍历(traversal),指的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访问树形结构中的每个节点,而且每个节点都只访问一次。

在其他语言中,for 与 while 都用于循环,而 Python 则没有类似其他语言的 for 循环,只有 while 来实现循环。在 Python 中, for 用来实现迭代,它的结构是 for ... in ...,其在迭代时会产生迭代器,实际是将可迭代对象转换成迭代器,再重复调用 next() 方法实现的。

这里提到两个概念:可迭代对象迭代器。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这两者的区别与联系,同时还讨论与之相关的一些内容。

relationships

可迭代对象(Iterable)

可迭代对象具有 __iter__ 方法,用于返回一个迭代器,或者定义了 __getitem__ 方法,可以按 index 索引的对象(并且能够在没有值时抛出一个 IndexError 异常),因此,可迭代对象就是能够通过它得到一个迭代器的对象。所以,可迭代对象都可以通过调用内建的 iter() 方法返回一个迭代器。

可迭代器对象具有如下的特性:

  • 可以 for 循环: for i in iterable;
  • 可以按 index 索引的对象,也就是定义了 __getitem__ 方法,比如 list,str;
  • 定义了__iter__ 方法,可以随意返回;
  • 可以调用 iter(obj) 的对象,并且返回一个iterator。

可以通过isinstance(obj, collections.Iterable) 来判断对象是否为可迭代对象。

迭代器对象(Iterator)

迭代器对象是一个含有 next(Python 2) 或者 __next__(Python 3) 方法的对象。如果需要自定义迭代器,则需要满足如下迭代器协议:

  • 定义了__iter__ 方法,且必须返回一个迭代器对象,通常返回其自身或者一个生成器(生成器是特殊的迭代器)
  • 定义了 next 方法,在 python3.x 是 __next__。用来返回下一个值,并且当没有数据了,抛出 StopIteration
  • 可以保持当前的状态

可以通过 isinstance(obj, collections.Iterator) 来判断对象是否为迭代器。

用一句来总结就是,一个实现了 __iter__()__getitem__ 方法的对象是可迭代的,一个实现了 next() 方法的对象则是迭代器。

可迭代对象与迭代器分开自定义

使用迭代器时,需要注意的一点是:

迭代器只能迭代一次,每次调用 next() 方法就会向前一步,不能回退,只能如过河的卒子,不断向前。另外,迭代器也不适合在多线程环境中对可变集合使用。

示例:

class MyRange(object):

    def __init__(self, n):
        self.idx = 0
        self.n = n

    def __iter__(self):
        return self

    def next(self):
        if self.idx < self.n:
            val = self.idx
            self.idx += 1
            return val
        else:
            raise StopIteration()

myRange = MyRange(3)

print [i for i in myRange]
print [i for i in myRange]

运行结果:

True
[0, 1, 2]
[]

也就是说一个迭代器无法多次使用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可以将可迭代对象和迭代器分开自定义:

class Zrange:

    def __init__(self, n):
        self.n = n

    def __iter__(self):
        return ZrangeIterator(self.n)

class ZrangeIterator:

    def __init__(self, n):
        self.i = 0
        self.n = n

    def __iter__(self):
        return self

    def next(self):
        if self.i < self.n:
            i = self.i
            self.i += 1
            return i
        else:
            raise StopIteration()

zrange = Zrange(3)
print zrange is iter(zrange)

print [i for i in zrange]
print [i for i in zrange]

for 语句原理

在 python 中, for 语句用于迭代,而 while 语句才是用于真正的循环。它们的意义已完全不同,且有着明显的分工。循环可以通过增加条件跳过不需要的元素,而迭代则只能一个一个的往后取数据。迭代有一个固定的格式,即 for ... in ...

在 for 语句内部,实际是通过调用 iter() 方法将可迭代对象转换成迭代器,然后再重复调用 next() 方法实现的。for 语句会自动捕获 StopIteration 异常,并在捕获异常后终止迭代。所以,对容器对象调用 iter() 方法再使用 for 语句是多余的。也就是如下的使用方法是不必要的:

for i in iter(<list, tuple, set, dict>)

例如运行如下代码:

x = [1, 2, 3]
for i in x:
    ...

那么,实际的运行情况是这样的:

for

将类似于以上的代码反编译一下:

>>> import dis
>>> def foo():
...     for i in [1, 2, 3]:
...         print i
...
>>> dis.dis(foo)
  4           0 SETUP_LOOP              28 (to 31)
              3 LOAD_CONST               1 (1)
              6 LOAD_CONST               2 (2)
              9 LOAD_CONST               3 (3)
             12 BUILD_LIST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15 GET_ITER
        >>   16 FOR_ITER                11 (to 30)
             19 STORE_FAST               0 (i)

  5          22 LOAD_FAST                0 (i)
             25 PRINT_ITEM
             26 PRINT_NEWLINE
             27 JUMP_ABSOLUTE           16
        >>   30 POP_BLOCK
        >>   31 LOAD_CONST               0 (None)
             34 RETURN_VALUE

可以看到有一个 GET_ITER 指令,这就相当于调用 iter 方法将可迭代对象转化为迭代器,然后再不断调用 next 方法来访问元素,直到 StopIteration 异常发生。

生成器与迭代器的关系

生成器(Generator)是一个特殊的迭代器,它的实现更简单优雅。yield 是生成器实现 __next__() 方法的关键。它作为生成器执行的暂停恢复点,可以对 yield 表达式进行赋值,也可以将 yield 表达式的值返回。任何包含 yield 语句的函数被称为生成器。

既然生成器是一个迭代器,而生成器又是一个包含 yield 语句的函数,同时调用可迭代对象的 __iter__ 方法时需要返回一个迭代器,那么就可以将 __iter__ 方法变成一个生成器,从而方便的获得一个迭代器。也就是在 __iter__ 方法中使用 yield 语句:

class Zrange:
    def __init__(self, n):
        self.i = 0
        self.n = n

    def __iter__(self):
        while self.i < self.n:
            yield self.i
            self.i += 1

当然,这样实现的迭代器仍然只能使用一次。为了得到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迭代器,可以采用可迭代对象和迭代器的分开自定义方式,同时使用生成器:

class Zrange:
    def __init__(self, n):
        self.n = n

    def __iter__(self):
        return self.__generator()

    def __generator(self):
        i = 0
        while i < self.n:
            yield i
            i += 1

zrange = Zrange(10)
print [i for i in zrange]
print [i for i in zrange]

惰性计算

创建生成器的方式除了使用 yield 语句外,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使用生成器表达式。生成器表达式有一个特点,就是 惰性计算。即:

生成器表达式只有在被检索的时候,才会被赋值。

惰性计算这个特点很有用

惰性计算可想像成水龙头,需要的时候打开,接完水了关掉,这时候数据流就暂停了,再需要的时候再打开水龙头,这时候数据仍是接着输出,不需要从头开始循环.

来看一个例子:

def add(s, x):
    return s + x

def gen():
    for i in range(4):
        yield i

base = gen()
for n in [1, 10]:
    base = (add(i, n) for i in base)

print list(base)

结果输出是 [20, 21, 22, 23]。很多人可能会想不明白,这里确实也很难理解,主要是因为生成器惰性计算的原因。生成器 base 在最后 list(base) 时被检索,此时生成器被赋值并开始计算。但此时 base 生成器一共被创建了三次,而且 n=10,这里注意 add(i+n) 绑定的是 n 这个变量而不是它当时的值(因为生成器在被检索时被赋值)。这样,首先通过 gen() 得到 (0, 1, 2, 3),然后是第一次循环得到 (10 + 0, 10 + 1, 10 + 2, 10 +3),最后是第二次循环得到 (10 + 10, 11 + 10, 12 + 10, 13 + 10)。

这里可以用管道的思路来理解这个例子。首先 gen() 函数是第一个生成器,下一个是第一次循环的 base = (add(i, n) for i in base), 最后一个生成器是第二次循环的 base = (add(i, n) for i in base)。这样就相当于三个管道依次连接,但是水(数据)还没有流过,现在到了 list(base),就相当于驱动器,打开了水的开关,这时候,按照管道的顺序,由第一个产生一个数据,yield 0,然后第一个管道关闭。之后传递给第二个管道就是第一次循环,此时执行了add(0, 10),然后水继续流,到第二次循环,再执行add(10, 10),此时到管道尾巴了,此时产生了第一个数据20,然后第一个管道再开放:yield 1, 流程跟上面的一样,依次产生21,22,23;直到没有数据。

上面的例子就类似与下面这样的简单写法:

def gen():
    for i in range(4):
        yield i  # 第一个管道

base = (add(i, 10) for i in base)  # 第二个管道
base = (add(i, 10) for i in base)  # 第三个管道

list(base)  # 开关驱动器

可以在 http://pythontutor.com/ 上演示程序的执行过程。

迭代器节省内存的真相

迭代器能够很好的节能内存,这是因为它不必一次性将数据全部加载到内存中,而是在需要的时候产生一个结果。这在数据量的时候是非常有用的。

有如下示例:

l = range(100000000)

for i in l:
    pass

这个例子只是去遍历一个超大的列表,并没有做其他任何多余的操作。但是,在我的机器上运行时内存已经被占满,而且系统几乎卡死。但如果使用迭代器结果就不一样了:

l = xrange(100000000)

for i in l:
    pass

这样修改后程序只在 4s 左右就执行完成了,并且对系统没有任何影响。

但是,需要注意的一点是:并非所有的迭代器都能很好的节省内存。例如:

l = range(100000000)

for i in iter(l):
    pass

这里虽然在迭代时把列表转化成了迭代器,但是所有的数据已经放在内存中,并不会带来任何的效益。

所以,并不是所有的迭代器都能节省内存,只有那些在需要时才产生一个结果的迭代器才有节省内存的特性。

迭代器速度

有听说迭代器的速度比列表、元组等容器对象快,这个说法太绝对,我也没有找到一个有力的证据证明迭代器总是比容器对象快。但在某些情况下,迭代器的效率确实会高些,容器对象需要把所有的数据加载到内存中,而读写内存也要消耗时间。因此,在某些情况下,速度会比较快。但是,要明白一点,不是所有的迭代器都能节省内存

说到速度,这里提一点:在 python 中,map列表解析 要比手动的 for 运行更快,而且更加精简、优雅。因为他们的迭代在解析器内部是以 C 语言的速度执行的,而不是以手动 python 代码执行的,特别对于较大的数据集合,这也是使用 map 函数和列表解析的一个主要的性能优点。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,在 python3 之后,map 函数不再返回一个 list,而是返回一个迭代器。

参考资料